QUOTE(tonyi @ Apr 22 2017, 17:17)

你時間點搞錯,後面他說勸過了,是在大家建議結束之後,而不是之前 =,=!...
没有错。
是理解不同的分歧——
作为他的朋友不知道怎么劝他这句话,
你的预设理解是:sasasang什么劝说(帮助)都没有做过,感到很迷茫
别人的预设理解是:sasasang已经做过一定程度的劝说(帮助),但效果不佳,感到很迷茫
在这一刻,到底是那种理解更正确,是模糊的
如果是后一种理解,我觉得建议sasasang远离染上恶习的朋友没有任何问题
——已经没救之人,何必再白费力气
此外,我较为赞同后一种理解:
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是笨蛋,无情的人也并不那么多,
我觉得sasasang既然提到是“
作为他的朋友”,那么已经劝说过的可能性更高
而且发言要连续地看:
QUOTE(chung2795 @ Apr 21 2017, 21:40)

他人要做什么是他的个人自由。
如果你劝导后还是不变,就别管他了
在这里,chung2795已经为后续发言的朋友预设了大前提“
如果你劝导后还是不变”
后续的讨论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议,也没什么问题
而后面
我和另一个同学都劝过了,感觉没什么作用至此,确认sasasang“劝了,但效果不佳”进而做出了 放弃 的选择。
因此,不管此前sasasang是否劝说过,在此刻,sasasang都已经劝说过且无效了
sasasang选择放弃并远离,我觉得毫无不妥
sasasang才是最接近事件本身的人,我觉得理应尊重他的判断
---
你理解为:sasasang什么劝说(帮助)都没有做过,感到很迷茫,马上就来发文了
进而觉得:sasasang应该更多地劝说一下自己的朋友
——这没有问题,毕竟sasasang也确实没有说得很清楚
但一下子就扯到民情、道德上面,个人觉得这太过火了
*******
牵一发动全身,细节偏差整个事情就变味了——
电车实验
CODE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且马上就要辗过他们。幸运的是,
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想想这个情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QUOTE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且马上就要辗过他们。幸运的是,
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
那人是刚刚躺到轨道上的,你尽力想把他驱离后再拉杆,他却死活不肯走。时间越来越紧迫。
想想这个情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我觉得后一个情况更适合一些染上恶习且劝阻无效的人。
原版的电车实验为了精简变量更好地抽象,使用“疯子”、“捆绑”来限制了其中角色的自主能力,
然而实际中,现实中染上恶习的人,多数是仍具有自主能力的
——更像是因为各种原因躺在那儿的人,而不是被绑死在那儿的人。
当然地,抽象的故事永远不能代替现实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事情该如何处置,细节和变量实在太多,
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抽象故事全部概括……
This post has been edited by 3534: Apr 22 2017,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