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Miles Edgeworth @ Jun 10 2021, 01:57)

這樣好了,我們用點簡單的數學模型來解釋。假設我們有一篩選方法有99%的正確率,你今天篩出了一百萬人結果
是陰性,實際一萬人結果不正確是偽陰性,那這一萬人測出來之後大鬆一口氣仍然去夜唱,去阿公店喝茶,坐巴士
去日月潭看湖,請問這樣你檢測了一百萬人到底是對防疫有幫助還是沒幫助?數學上你無法做到100%的正確率,
那就是你做越多篩選就只會增加更多防疫漏洞和錯誤的結果。當然,這不表示完全不做篩檢是正確的做法,而是篩
檢僅針對高風險,有症狀者或是其他有必要者,像是從阿公店出來的人,隔離並做多次篩檢,例如本來1%錯誤率,
你做個三次就有99.9999%的正確率,這樣才是省成本又有效率的方式。如果你要求非常高,希望潛藏的帶原者都
能抓到,那可能需要全國所有人每個月都做三次以上篩選,到時候加上每個人損失的時間成本就不是120億可以解決
的問題了。而即便最後這樣做,非法勞工的問題沒解決,從萬華跑出到縣市的外籍打工女子們還是會繼續營業,而
為了避免被遣返她們主動接受篩檢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所謂的普篩就只是讓大眾求個心安的。當然,心安也可以
是一種方法,就像有人打了疫苗就以為吃了無敵星星什麼都不怕了,這在民主國家也是種選擇,只是身為讀過數學
的人,我不樂見這種用感性強押理性而逼政府改變決策的行為,更何況是身在其中的人。
以衛福部資料,國內檢驗數量總計為1,313,749.另外,不計前面數字和沒提及數量多寡的陽性患者,一次性百萬篩
檢可是台灣4%多的人口,在看篩檢結果前應該要先說服此刻仍沒這意願的政府擴充篩檢量能及同意搞普篩先,您應
該還記得去年反對普篩的聲浪之大,實際上現在也不小.
非常抱歉,大德您這簡單的數學模型之假設在鄙人看來可太不簡單太不現實相當極端,難以想像.
前面的回文就提到"入境普篩",那120億還是我硬加到10倍預算的數字,這足夠讓每個入境者及防疫旅館人員相關
人士做上幾次篩檢了.不算萬華爆開也有其他縣市發生案例,但也都是沒發現的境外移入患者擴大感染.或者可以說
是船員或病毒透過物品冷鏈傳入,但國內有此案例嗎?那為什麼萬華疫情會大爆發?在有人能證實病毒真能憑空出現
在阿公店或偏好移工高級會所等...之前,應該先想想萬華群聚案病毒基因定序何以非常巧合與華航諾富特群聚事
件相同...
既然去年八月到今年五月(不計中間零星案例)的方式失效,那代表該波疫情是因為方式失效人員疏忽或出現攔不住
的漏洞,例如那個違規211天的非防疫旅館諾富特和沒會議紀錄的3+11.沒有能完全抓住確診者可以是因為成本過高
效益過低,那疫情的彌補措施配得上去年3月就在喊的超前部署嗎?
若有人反對政府的防疫措施,質疑其嚴重擾民不具效益,而該員之提議又與此次疫情擴大有所關連,那自然不需過
度苛責政府而該對禍首問責.您在6月7日曾說過:我看不出來這跟政治有什麼太多關連.那麼可能是剛好沒看到5/21的
"三個一致"後,某黨"民代"仍大力抨擊地方縣市防疫落後無能的若干新聞,以及前些日子的嘲諷辱罵.
感性強押理性能逼政府改變決策?您所不樂見的情況非常難發生.自2016起,我還真一時想不起有人民決策能逼政府
決策的事跡.當朝政府的抗壓力可是比前朝高出太多太多了.若閣下有相關新聞還請不吝分享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