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幻影游侠 @ Jan 14 2023, 11:40)

说起来每次看HV教程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这条,只看中文的我每次都以为免费药水是在系统领取的,
反复找了几次也没找到线索。
直到刚才我看了一眼英文,才发现这其实是“在帖子里回复,楼主会无私送你药水”的设定。。。
英文原句里“I”这个主语让我瞬间明白了我要在哪领药水,
而中文缺少主语,我就一直没去想是楼主以个人身份发放药水的可能性。
说起这个,日语中经常性缺少主语更是让人困扰。
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是《今、歩き出す君へ。》,光看名字没法确认迈步向前的到底是谁,
只有看了最后一句歌词“始まりの詩贈るよ 歩き出す君へ”,
才能知道是“献给迈向前方的你”而不是“我迈向前方向你走来”。
同樣的意思,去掉“I”依然成立,可改寫成:
Please reply in this thread to check your level and to create a record。
或者在中文那裏也可以説:請在本篇回文以利“我”檢查等級並建立紀錄。
并不是說用了那種語言就能更方便理解的,也不是哪個語言有沒有主語,
白話文完全可以歐化成英文:
請在這個討論串留言以讓我可以檢查你的等級並建立一個記錄。(28個字,原文17個字)
但我想沒有說中文的人會覺得改完後比原文更好/ 流暢/ 簡潔。
原本英語裏面兩行字141個character,翻譯成中文只需一行35個字。
英文用的是plain English,而例如”以利“就是公文的用字。
理解兩者所需的語感程度也是不同的。
不能直接比較,困擾了大概是語感還有進步的空間。
------------------------------------------------------
之前看過說黏着語、屈折語、孤立語的文章想分享上來,但是忘了在哪裏看到了。
孤立語以中文爲例,上學,我上學,我昨天上學,昨天我上學,昨天上學了我們,
每個字都是孤立的元素,排列順序自由度較大,以改變加減單個元素就來改變意思。
屈折語以古英語爲例,go to school 一定是 I go的,he的話go就要加個es,加yesterday的話就要變成went,
動一個元素會影響其他部分。不過現代英語已經不那麽屈折了,德語會更加屈折。
黏着語以日語爲例就是靠“黏着”把不同元素黏起來,私“は”(我)学校“に”(向學校)行き(去) ます(現在式),
行き之後黏ました就變成過去式,前面加個妹就要用“と”黏起來,妹と私は,這裏省略了妹妹是誰的妹妹。
除非像屈折語受本身形式所限,我想所有語言都會希望最精簡地表達同樣的意思,
而不使用主語只是其中一種精簡句子的方式。
越是精簡就越需要聽者對這個語言及文化有深入的瞭解。
我有個例子是小時候去朋友家玩,
朋友的母親說:玩了這麽久了,我們已經快開飯了,你不介意就留下來一起吃吧。
我小時候不懂就順道留下來開開心心地吃了,後來聼朋友説才發現本來的意思是:
你在這裏玩了這麽久還沒注意到我們已經開始做飯了嗎?你想留下來吃飯怎麽不一早告訴我?
我身爲主人家禮貌性提醒你玩太久了該回自己家吃晚飯,本來也沒煮你的份,還真留下來吃?
我才發現原來語言是這麽深奧的。
This post has been edited by susancat: Jan 14 2023,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