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fmnijk @ Jul 26 2025, 20:05)

話說日本人很喜歡吃漢堡肉
比台灣流行很多
但漢堡肉不就是組合肉嗎
連高級餐廳都有漢堡肉
我覺得台灣平價牛排比日本高價組合肉好吃很多
組合肉沒有口感
而且漢堡肉很油
組合肉我能接受的只有麥克雞塊那種的 麥克雞塊好吃
我覺得是喜好和形象有差
漢堡肉的形象就是軟軟香香油油的,出一個有嚼勁的漢堡肉可能不會被當作漢堡肉
另外是台灣人偏好於有口感的東西,像是珍珠奶茶的珍珠,專門有個"QQ的"形容詞來描述這種口感
然後組合方法也不太一樣,夜市牛排是邊角料黏合塑形,其中一定要加入磷酸鹽以獲得Q彈的口感
漢堡肉就只是打碎,所以漢堡肉就會接近像南部滷肉那種口感(還是說肉燥?不知道?
以下節錄自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關於QQ的文章:
「很Q」到底是哪國講法?
如果是指「吃起來柔軟又略帶嚼勁」
那這個講法可能真的是台灣特有種
一旦出了台灣,像馬來西亞、新加坡
或香港等地,都不會形容食物「QQ」的
(即使有也明顯是受到台灣文化影響)
而中國自清代起就流傳至今的「軟糯」
或是日文「摸嘰摸嘰」(もちもち)
通常也只是在形容吃起來很黏很軟
不像食丘還有額外強調「彈牙」
喜歡到發明專有名詞來表達
足見我們對「Q彈」口感有著超常執著
如果你聽到一個台灣人說一個食物很 Q
那無疑是對其紮實口感最高級的讚美
(類似說甜食「這沒有很甜」一樣)
當我們談到 Q 時,不只是口感
也飽含 #滿足感:這種彈牙的咀嚼感
正是許多台灣人難以割捨的味覺記憶
那份厚實的咬勁,才是讓人一口接一口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