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sasasang @ Mar 6 2025, 10:32)

现在朋友圈和QQ空间都很少发了,感觉没什么意思,发布的时候要考虑身边的社交情况,考虑来考虑去不如 不 发 。我 也试过了经营小红书,b站这些社交平台,但是又感觉没什么内容可以发,一些心理话还得想想平台的审核。
对比来看,在这里发还是比较自由一些,还不用考虑太多人际关系(都是网友,没有太多的交集)。说说心里话也
好。
话说,看多了色情的东西,阈值提高了。后面少看点的话,阈值能降下来吗?最近在贴吧看到了贴子:有个女生说
自己男友看多了色情影片,阈值提高了。现在性生活不和谐了。
结合自己最近的身体,发现自己的阈值相比以前确实提高了不少,普通场面已经有点难唤醒我自己了 (IMG:[
invalid]
style_emoticons/default/unsure.gif)
我是不是要少看点了
能讓人戒掉一樣成癮物的只能是另一樣更有勁(potent)的成癮物。(玩笑)
閾值還要分主客觀方面,客觀就是脫敏療法,但我個人覺得閾值還是主觀因素居多。
例如平常大魚大肉的人要他吃一頓素菜,客觀上吃飯為營養那是肉還是素沒所謂的。
但主觀上,沒肉就不能吃飯的人,實際上是沒肉就“不願意”吃飯。
“飯要好吃才能下嚥”這件事肯定不是客觀事實,不然英國人早就餓死絕種了。
不好吃也能吃,但有人就會因爲飯不好吃所以就不吃,這只能説明是個人選擇。
這就涉及到這個人做這件事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麽?
爲了滿足口慾的人和爲了不餓死的人對食物能否下嚥的閾值都會不同。
而同一個人,原本不好吃的東西餓他好幾天他突然就會覺得好吃了,
因爲他對這一件事情的期待值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如果一個人對女友的預期是她要比所有的女優的集合體還要騷的話,
他與女朋友的性生活肯定會越來越不和諧,因爲女友是一個人,能改變的幅度有限,
但他對女性的期盼卻是會不斷增長的,一天有多少女優出道,有多少新作。
他的期待不斷增長就會與現實情況越來越遠,而問題是他分不清什麽是現實。
現實就是他不能(但他需要)把自己的期待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控制閾值就是往後退一步,先明白你想要從這件事情裏面獲得什麽,
然後批判的審視這件事情實際上能否達成你想要的目的。
簡單來説就是審視自己的目的與手段。
首先就瞭解一下自己爲什麽要打飛機,看本子也不一定要打飛機。
順帶一提,我認爲人與人的交往中,人只能被作爲目的而不是手段。
詳情可以看一下康德的倫理哲學。
This post has been edited by susancat: Mar 7 2025, 06:08